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2025年Apr16-22 日本 Japan , 九州 (きゅうしゅう)旅行

 2025年Apr16-22 日本 Japan , 九州 (きゅうしゅう)旅行


2000年前到過九州環島遊覽,一晃廿多年時間過去,時間快如箭,今年舊地重遊,但味道仍是新的一樣。


以下集合一下照片,拍的量是當年(仍用菲林)的數倍,兼現代手機的相機質量已佳,許多照片索性由手機搞定。


大分縣 (おおいたけ Oita)

別府 (べっぷ Beppu)




Ruru park 粉蝶花



宮崎縣 (みやざき Miyazaki)

夕照水稻田



高千穗 Takachiho 峽, 滝



日南海岸 | 鬼の洗濯板


復活節島巨石像



鹿兒島縣 (かごしま Kagoshima)

鹿兒島甲突川,清晨




鹿兒島水族館 閃燈水母



櫻島>鹿兒島 錦江灣汽車渡輪



櫻島火山  (桜島 Sakurajima)



鹿兒島 霧島 Kirishima さくら農園



熊本縣 (くまもと Kumamoto)

熊本電鉄



亞蘇火山 草千里



福岡縣 (ふくおか Fukuoka)

福岡八女市黑木町 藤の花



福岡 Minami restaurant



福岡太宰府,天滿宮


只有這晚短時間無雲看一下星空



福岡 Gundam side-F Space Colony


またね(再見)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月亮和地標的拍攝

月亮和地標的拍攝


月亮每天的位置都不同,並非像太陽較固定的運行軌跡,所以,月出/月落靠近山峯或建築地標等都有其拍攝的吸引力。


1)月出望夫石 (Moonrise behind Amah Rock, Shatin),月缺一樣星星襯


望夫石(Amah Rock)  石高約15公尺,位處香港新界沙田區的紅梅谷對上的一個小山崗,望夫石曾榮膺「香港最美岩石選舉」首位。

計劃此月出拍攝有一些時間,視石為最大天然 model。這類 project 難處之一是設定主體和拍攝位置,二是等待天清合適的日子,而拍攝月出永遠比拍攝月落困難。




2)元朗鳥塔月出

月落位置大概已被後面的新屋苑(朗天苑)遮擋,計劃好之後首拍一次元朗鳥塔的月出。


城市的發展就是這樣,現有的景點隨時都會變成絕景。




3)叠山月出

月亮從二山後升出,二山前是元朗蠔殼山,和後方的大帽山。前方的屋邨是元朗朗善邨。



4) 元朗大街月落

元朗大街日落比月落稍容易,每年都有兩次。

大街的月落就要頇先 Plan 好日期和時間,跟著等。。。無雲或雲隙。

月亮在接近水平低位升/落時,因大氣對長短光波長不同影響,以及空污等因素,它常會出現黄/橙/紅色,皆是正常現象。



5) 元朗蠔殼山大月亮人像

拍攝大月人像,吸引力來自多年前外國的 ET 大月人像場景,都是真實安排 model 上山的拍攝,那種複雜的 planning,可以使用「巧攝」等 app,詳細使用就不在此談論了。香港,沒有像外國山頂有大幅平地的地方,而通常是有大量樹木遮擋。

這次難得安排得到,加上天氣,才能成事。而元朗蠔殼山這個月出位置,我早於2015年已開始拍攝。



至於有拍攝大月亮人像經驗的朋友,就會知道月亮每天每月,升起落下的位置和時間也不同,一旦錯過,可以是經年才有下一次的機會,尤其拍攝位置本身有限制的地方。




6)月落深圳 

要在極低位見到月升或月落,最大的困難,就是要無雲。




還有天氣,香港天氣不佳,最好是有個計劃好的list,之後看準天氣,「順天而行」,感嘆「天氣不似預期」也沒有大幫助,因為,天氣從來不會預期。


參考我的舊文章:


月球一個月的位置

https://matthew-chin.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html?m=0


眉月的吸引力

http://matthew-chin.blogspot.com/2021/07/blog-post.html?m=0


和 余海峯 月有陰晴圓缺

https://hfdavidyu.com/2015/04/22/%E6%9C%88%E6%9C%89%E9%99%B0%E6%99%B4%E5%9C%93%E7%BC%BA/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

追蹤C/2023 A3 紫金山-阿特拉斯 彗星

追蹤C/2023 A3 紫金山-阿特拉斯 彗星

2024年有幸見到,做個紀錄:


C/2023 A3紫金山-阿特拉斯 彗星,上半埸完結,由2024/9/26 起,只得十月一日和三日,香港少雲。


最早要2024年十月12至13日黄昏,有緣再會。

黃昏太陽餘暉比日出前要亮,雖然近冬季,太陽開始早下山。

而隨著它升高(遠離太陽),直徑和亮度逐漸降低直至消失在萬年的旅程。


至於2024年十月尾的掠日彗星(C/2024 S1),大家不用期望(已解體)。


2020年觀看C/2020 F3 (NEOWISE)時,天氣好得多。

Blog :

https://matthew-chin.blogspot.com/2020/07/c2020-f3-neowise.html?m=0


圖:(c) 臺北天文館,2024年十月 C/2023 A3 西面位置圖




我自2012年拍攝彗星以來,它是第2顆單張拍攝能見到長彗尾的一顆,算是較亮但在黎明曙光中肉眼只能有一天隱約看到。


2024年9月26日起,日出前追了11天彗星,拍到6次;而黄昏後,10月13日晚第一次拍到,算是一個滿足,它又引起世界各地朋友力追。


它在2024/10/13 晚肉眼隱約見到彗核和尾,但明顯地比大角星要暗,相信没有負星等。



2024/9/26



2024/9/29



2024/10/1



2024/10/2



2024/10/3




Timelapse:



2024/10/6



2024/10/13



Timelapse


2024/10/14

今日肉眼正式見到彗核和尾


    半小時(1814 -1846)天空顏色的變化



    我與A3同框合照



    A3的身影,尾巴最長



十月十四日的拍攝素材,用 capcut 重新加小段歌曲,字幕,
紀念 Comet 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的偶遇。




     (當天的多張疊合後,都見到針狀反彗尾)



2024/10/19 荃灣


2024/10/20




十月16日 外國人開始和A3 say goodbye。畢竟,它漸漸遠離,觀察的亮度開始肉眼不能見。


我想起了2首歌詞:


〈Dont say goodbye〉 原曲:德永英明

夜漸已深驅不散 星光引路催促歸家

但是我心真的盼 天天暢聚身邊有著你


〈現代愛情故事〉

別離沒有對錯 要走也解釋不多

現代說永遠已經很傻 

隨著那一宵去火花已消逝

不可能付出一生那麼多


十月21日後,相信全民瘋彗星告一段落,它回復成為深空 object 的目標。


2061年中,哈雷彗星(1P)會回歸,但,不知能否再見。


大家仍可以趁下半場,2024年十月在西面黄昏之後看/拍一下。


彗星的命名法:

https://roofastro.blogspot.com/2020/07/c2020-f3.html?m=0




2024年8月28日 星期三

Lunar X, Lunar V on Moon, in Yuen Long, Hong Kong (day and night)

 Lunar X,  Lunar V on Moon, in Yuen Long, Hong Kong (day and night)


首次在藍天白月中尋找 Lunar X , Lunar V。


X 和 V 是近 moon's terminator 上的 clair-obscur 現象。


初時自己誤會了兩張是同一月面,但兩張其實在不同農曆日子拍,所以是相片內月亮的上/下部分。




夜間一張拍於 2024/1/18 農曆初八上弦,而


Night : 2024/1/18 20:20


日間一張拍於 2024/8/26 農曆廿三下弦。


Day: 2024/8/26 07:15


可參考: 

https://www.skyatnightmagazine.com/advice/skills/lunar-x-v


https://earthsky.org/astronomy-essentials/what-is-luna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