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雲隙光 / 反雲隙光,曙暮暉 / 反曙暮暉

雲隙光 / 反雲隙光,曙暮暉 / 反曙暮暉

當太陽當被雲層或大山遮蓋部分的光線,便會造成雲隙光。

雲隙光是形容太陽高於水平線的時候。因為有山或雲阻擋,所以才見「光柱」(rays) 及影區,而整個現象名為「雲隙光」,已包括光柱與光柱間的影區,我理解没有為影區另外命名。

曙暮暉是形容太陽低於水平線而人在水平線上觀看到的雲隙光。

(曙暮暉, (三字從日) 一般泛指日出/日落時份的雲隙光。我不知誰作的,通常香港人用。

台灣朋友稱「霞光」/「反霞光」。)



(示意圖)


日出東方而見於西面,日落西方而見於東面,是“反雲隙光“,“反曙暮暉“(即在太陽相反方向-反日點),通常光束較大型時,亦可清楚見到聚合於太陽的對面。但「反雲隙光」/「反曙暮暉」出現次數少於「雲隙光」/「曙暮暉」。。

2013年八月六日,日落時分,拍於西面的藍色光柱仍是“雲隙光“(的影區),因極大型,其實會聚至東面,亦有人在東面拍到,東面的是“反雲隙光“。

(傳媒,錯誤將 曙暮暉 報導為 反曙暮暉)。


2013年傳媒報導完,天文台亦有文章解釋雲隙光(及曙暮暉):

https://www.weather.gov.hk/tc/%E5%A4%A9%E6%96%87%E5%8F%B0%E7%B6%B2%E8%AA%8C/101747/%E8%A7%A3%E6%A7%8B%E9%9B%B2%E9%9A%99%E5%85%89



太陽光到地球基本是平行,地上觀察者常錯覺看成會聚至一点/由一点散開,實際例子是火車路軌是平行至遠方而人看成由一点散開/會聚至一点一樣。當多條雲隙光柱同時出現,太陽一方有機會像由下一点散開而上,太陽對面有機會像由上而下聚合至一点。

所以,拍攝時別忘了看你們的背面呀 ^_^


曙暮暉/雲隙光是crepuscular rays, 反雲隙光/ 反曙暮暉是 Anti-crepuscular rays, 大家可在wiki参考實際定義。

以上是小弟的理解,有錯的話歡迎指正。


這張照片拍於黎明時分,同時顯示東面(左)的 曙暮暉,和西面(右)的 反曙暮暉。

拍攝者:Lok Naturephoto

拍攝日期:2015/6/7 05:39HKT

拍攝地點:山貝村


日落時分西面的 曙暮暉。

拍攝者:Cammy Li

拍攝日期:2018/5/19 19:05HKT

拍攝地點:將軍澳


日落時分東面的 反曙暮暉。

拍攝者:Cammy Li

拍攝日期:2018/5/19 19:05HKT

拍攝地點:將軍澳



:這些是大氣光學現象而非天文現象。

個人意見:

留意中譯名稱因沒國際化標準常引起混亂,英文 crespecular 就是指晨/昏的 rays(光束)。

中釋名稱,我自己意見,叫「隙光」便可,(可由雲,山,樓宇,其他物體造成)。

至於晨/昏隙光,有無需要用「曙暮暉」我覺不需用。因為「曙暮光」是 twilight, 太容易混淆。

『隙光』/『反隙光』,其實,好簡單直接。



大帽山頂雷達站建築物做成的「隙光」

太陽光在照片中清晰可見被建築物遮擋下做成幾束光柱。

拍攝者:Matthew Chin

拍攝日期: 2014/2/3 07:25 HKT

拍攝地點:元朗(望向大帽山)



為何我們看到8字的日行跡?

 為何我們看到8字的日行跡


參考(謝謝 Kam-Khow Cheong 提供許多實用資訊,承前輩所言,希望能不斷累積經驗,為天文教育的普及盡一份力量。):

http://scienceblogs.com/startswithabang/2009/08/26/why-our-analemma-looks-like-a/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8%A1%8C%E8%B7%A1


日行跡和太陽直射南北回歸線的動畫:

https://33.media.tumblr.com/88a8b1b79b222fa96d0ef7c2878d47a7/tumblr_nxd4thByNQ1tqv1gqo1_400.gif


因為地球自轉軸有傾斜角度 (23.439°) 和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是橢圓形(並非正圓形),太陽在地平線上每天同一時間觀測的相對位置並不相同。並且取決於觀測者所在地球的緯度,日行跡的圈會以不同角度傾斜。在北半球(例如我在香港拍),我們看到上小圈下大圈8字日行跡,在南半球,我們看到上大圈下小圈8字日行跡,在赤道區,8字是平倘。在北極只會看到上小圈,在南極只會看到下小圈。


地球上的日行跡是阿拉伯數字8的形狀,但在其他太陽系天體上則可能不同,這是因為每個天體自己的自轉軸傾斜角度和公轉軌道形狀不同的緣故。水星是一點,金星是橢圓形,火星是淚滴形等。


對於有完美圓型軌道和轉軸無傾角的天體而言,一年中太陽總是在每天同一時間位於同一地點,因此日行跡將會是一個點。而有圓型軌道但轉軸有傾斜角的天體,其日行跡是阿拉伯數字8的形狀,且北半部的圈和南半部的圈尺寸相等。橢圓型軌道但轉軸無傾角的天體,則是沿著赤道的東西移動的直線。



為什麼一天廿四小時太陽的速度和時鐘時間相比會時「快」時「慢」?


日行跡南北向的部份則是其赤緯,也就是太陽直射的緯度。東西向的部份則是均時差(equation of time),是太陽日(solar day)和地方平時(local mean time)的差值。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太陽的速度和時鐘時間相比會時「快」時「慢」。


當地球繞太陽橢圓形公轉,每天移動速度並非均等,在近日點 (perihelion),它移動快些(每年約在一月三日),在遠日點 (aphelion),它移動慢些(每年約在七月四日)。


均時差是在一年之中,來自日晷(sundail)和鐘錶的時間差異。日晷可以比鐘錶的時間快〈超前〉16分33秒〈大約在11月3日〉或慢〈落後〉14分6秒〈大約在2月12日〉。這起因於地球的軌道傾角〈自轉軸對公轉軌道平面的傾斜〉,與軌道離心率造成太陽明顯的不規則運動。均時差可以說明視覺上的太陽8字型曲線〈Analemma〉。



Equation of time chart



一年裡四個日晷(sundail)和鐘錶没差的日子(除却閏年影响),分别約在A(4/16),B(6/14),C(9/2),D(12/25)。日晷慢鐘錶最多則在 E(2/12),日晷快鐘錶最多在 F(11/3)。



equation of time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2973048654659&set=a.10152973048549659.1073741898.849579658&type=3&theater



在我的日行跡相片的相對位置可看下圖:


HK Yuen Long 2014 Analemma (Copyright by Matthew Chin)


2021年 香港元朗月行跡 Lunar Analemma, in Yuen Long, Hong Kong 

Shooting Period 拍攝日期: 2021/5/21 - 2021/6/17 (辛丑年農曆 四月初十日 至 五月初八日)

https://matthew-chin.blogspot.com/2021/06/2021-lunar-analemma-in-yuen-long-hong.html?m=0


2014 Analemma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2973048784659&set=a.10152973048549659.1073741898.849579658&type=3&theater


Analemma日行跡, Lunar Analemma月行跡: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matthew-chin/analemma%E6%97%A5%E8%A1%8C%E8%B7%A1-lunar-analemma%E6%9C%88%E8%A1%8C%E8%B7%A1/10151692004328099


太陽日行跡 的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matthew-chin/%E5%A4%AA%E9%99%BD%E6%97%A5%E8%A1%8C%E8%B7%A1%E5%92%8C%E5%85%B6%E5%BB%BF%E5%9B%9B%E7%AF%80%E6%B0%A3%E6%99%82%E7%9A%84%E4%BD%8D%E7%BD%AE%E6%94%9D%E6%96%BC%E6%97%A9%E4%B8%8A0730-2014-%E9%A6%99%E6%B8%AF%E5%85%83%E6%9C%97/10152600356868099


我的八十年代回憶錄

我的 八十年代 回憶錄 (回憶一下逝去的片段。)

 八十年代,除了玩樂,也分享下當時的小点滴。

一九八五年在珠海書院修一年全日制電腦課程,經過旺角成日聽到播梅姐嘅似水流年。

之後半年外面公司實習,低薪千元,還要繼續交七百元學費,日日食大家樂當時十二元一碟飯。

之後用它的證書成功報入城大,在城大用約六年晚間上課PT 修完大學課程,邊做邊讀,亦算辛苦,

現成家多年,當中經歷還有很多很多,有苦有甜。我和八十後一樣在港讀書長大,沒有太多的成就,

但就是八十年代給了我人生最大的,最深的體會。


中巴的趣事/故事:

 住港島的朋友一定搭過顏氏家族的中巴,當年由香港仔乘72巴士到銅鑼灣上學(未有香港仔隧道),

巴士到南風道入深水灣道頂,部分乘客要先下車,等巴士駛入黄泥涌峽道再上車開行。

巴士型號是珍寶型,但這是真人真事。 ^_^


還有記得乘坐91,車型是 紅蕃頭五型 - 標準亞歷山大車身,司机用脚撑住車身用盡全力才能由薄扶林道轉入皇后大道西。。。

回憶起来,不得不提行走港島域多利道的77路線,八十年代搭過此線的朋友們都知道,域多利道多湾路窄,

好多湾位路段都是單線双程(後來拓寬变成双線双程),但偏偏中巴此線的司机全部是技術高手像趕住投胎車速又快,

九十度看不見前面的弯位我就試過巴士爭零点幾秒抄埋對線另一大車度,果次真的以為會冇命,好彩两車撞前停到下來,

(同路線的47亦試過入华富村前在大轉湾天橋跌下的意外), 果時所有乘此路線夜車的人嘅評語就是搭死亡巴士。。。


小學:

 我住七層公屋,小學時係讀天台小學,在八楼番小學,係冇電梯,每天行上行落,體育堂去樓下或附近球場上。 

冲涼,用火水爐年代怕煲水煩,冬天索性十零度都去公共浴室冲凍水,三幾分鐘冲完,沖完好暖。

 當年在屋村玩用不秀鋼造的滑梯,以前係擒咗出梯架外玩捉迷藏,現在,有都唔敢。


中學:

 我是讀英中,但除了英文科用英文教及其他科目用英文書,上課都是用廣東話,姑且不討論英中,中中的話題。 

人生中最重的挫折,就是來自中學會考,成績也不算好差好差,八科全在D級及以上,有五科C級及以上,數學B級,

但當年就是在那惱人的炎夏中四方奔走,也找不到一所中六,原校只有中五及肯收我重讀。 弱小的心靈重挫,

問自己人生為何那樣殘酷,根本不想重讀中五的我最後在九月開課前找到所中六,當然不是名校那種。

自始日子過得好胡混,没完中七便出社會做事,高級程度會考在無讀書下只有英文合格。 

可幸,約八四年接觸了令我有興趣的電腦,八五年在珠海書院修了一年全日制,之後在城大用約六年晚間上課PT 修完大學課程。


相机:

 菲林年代Nikon FM2是我最爱的相机之一(沒擁有,問朋友借用,他們已轉用其他机),  而自己擁有的第一部單反相机反而是

Nikon F801(二手,並不是F801s)。 第一部數碼單反相机反是Canon 450D。 少年十五二十時。。。嘅。。。。


曳嘢!!

 兒時屬於百厭年代,講下D百厭曳嘢:


小學:

1/ 將白老鼠放在老師張檯櫃桶內,當時肯定了第一堂係miss教,後果已唔記得点罰。 

2/ 又試過將蟬放入鉛筆刨,收埋斑房,佢好合作成堂响度叫  ^_^


中學:

3/ 在香港仔華永墳場成班男仔用真石頭互擲,好彩冇人入院。D墓中哂招,罪過罪過。 

香港仔華永,就是我中學天天經過的墳場。

我試過冬天晚了離開中學校,行行下天全黑,那時才知道,甚麽叫伸手不見五指,人仍在墳場的山路(貝璐道),但天天行好熟,已到在下山的樓梯,安全下山回家。

以前天天返/放學行山路來回家和中學。

貝璐道是一架車的位,車經過不會開太快。如果見貨車經過,我地即手爬尾板,順風車便咁樣搭,下車要點技巧。

4/ 我班有個曳仔去公屋探我,唔知佢乜本事將垃圾房入面的水龍頭扭盡後打爆左,攪到水長流由四楼流到去楼下。只知有人媽媽聲,冇理到点收科。 

5/ 又係曳仔去到我住七楼屋企,擲水彈落街攪到有人報警,佢最尾重向住亞sir擲咗個,亞sir好彩睇唔到边户,真係多得曳仔唔少。 

6/ 去過五金材料買齊料整大份量嘅炮仗,好彩,点着只是变成了煙花。 

7/ 細個响大陸跟老豆新年旅行,全晚炮聲不絕。也見過大陸人玩到射入賓館大堂而火燭。自已試過揸住果枝連珠彈射唔出响手附近爆,隻手好彩冇事只係黑哂。嚇一餐。 

8/ 試過不知年响屋企射穿雲箭去對面山攪到小火,之後勞煩了消防叔叔,認真唔好意思。 

9/ 中四班上某同學把個有少少乸型嘅英文男老師壁報張相貼咗個女仔頭响佢面上,佢睇到發火情绪失控,去教員室攞哂全班D部响全班面前大大力掉落地,鬧咗一餐最後全班要道歉,唔記得駛唔駛記過。 

10/ 中三做暑期工,識咗隔離女校個女仔,但暑假過了冇見。中四某日,在圖書館撞到佢,傾開,佢居然話好羡慕見我地男校男仔响墳場玩,

就係咁,第一次約女仔(得我同佢),去嘅地方,就係墳場。唔係晚上去,冇咁大胆,記得下午去嘅。 

有些浪漫掛,吹水果啲,唔記得傾乜偈了,行到最後,亦是山路尾段,居然,佢見到老鼠,就係咁,無喇喇,人生贛居居咁,拖咗佢隻手仔。

(但記憶冇問佢攞電話)。之後各有各忙,完全没有遇見(連果時常到的圖書館都冇)。


既是IT 人,

回憶一下 msdos 的年代,在command line copy files,用word star,multimate(現用word), lotus 123(現用excel),用倚天入中文,玩dbase,嘩,冇錯,以前就係咁。 


記得早年上網玩bbs嗎? 重要用modem撥號上網。

http://www.alivenotdead.com/sammyfung/-BBS--profile-628170.html

後來有windows, internet, bt, linux ,光纖快速上網,一切都改变了。


我的第一個個人網頁: 相信約在九x年,當時有很多網站提供不同的免費資源, geocities 是其一大家或會記得。

當時放了數 頁 html (and javascripts) 上去成為我的第一個網站。

geocities已歿,但最近我却發現網頁被archive至下link(部份內容links不work), 你們也可google一下,已死的東西還在,

網絡世界就是這樣神奇。

https://geocities.restorativland.org/SouthBeach/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