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2018 城門水塘,大城石澗

2018 城門水塘,大城石澗 

秋天到來,兼夏末連日大雨,今早逛遊了城門水塘水浸白千層例景,及到大城石澗拍拍激流。


而在石澗另一出口,經一位師兄臨場指引,又找到個有少點像日本青池的景,但平靜湖面佈滿枯葉,沿路塘邊却滿是泥濘,鞋子當然污糟及後唯有進行大清洗。

城門(上)水塘,和大城石澗位置可以參考前篇:
http://matthew-chin.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html?m=0


注意:夏季多雨,天文台發出雷暴警告或暴雨警告,切勿遊覽石澗。

電話拍攝。



一片綠油油

城門水塘水浸白千層例景


水量澎湃的大城石澗。


"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哇,明月要,晚上來?


石澗入口,水清既涼

師兄在對岸

這位師兄做了model


不是例位,的例景


有少點青池的味道。雖然水面稍多樹葉。


石澗另一出口,透心涼。旁邊其實有狗狗和主人在玩水。



大城石澗,夏末消暑:

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2018/7/28 火星衝,加上月全食

2018/7/28 火星衝,加上月全食

今次拍前看過太空館資料,知道全個過程在西南面低空發生,加上帶食月落,月亮要沒遮擋才可拍至月落,没有2015年家樓下便可以拍的便利。

由元朗見月和火星出發,到了流浮山,誰知雲掩月濛,心又打了輸數。行到海邊找了個突出石屎平台位置,便如常拍攝,雲蓋月唯有全手動估曝光参數,即場執生。

幸好零晨三/四時雲量減少,如願得見紅月。原本是想拍埋「生光」至月落,才來海邊開掦的位置,最後拍完「食甚」相機電池似乎有問題已耗盡,唯有打道回府執相,相信又要另購新的電池了。

食甚,全紅,星星出現...(月周圍是魔羯座的星):

2018/7/28 Mars Opposition, Total Lunar Eclipse 火星衝, 月全食, Lau Fau Shan 元朗流浮山, Hong Kong:






hk01: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216036/多圖-火星大衝遇上月全食-血月-凌晨3時半上映

on.cc - 錯過火星大衝月全食唔緊要 靚相給你逐張睇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80728/bkn-20180728092828009-0728_00822_001.html

太空館資料:
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zh_TW/web/spm/starshine/astroevent/lunareclipse/totallunareclipse.html

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為照片添詩意,制作反白字透明底教學

最近練習寫字,字雖然寫得不美,卻想到如何加到照片中,好添一點詩意。

1. PS開啟圖檔 1.JPG

2. 左邊,用 magic wand tool 選字, shift 連續選

3. edit>  fill >use 選白色 將字反白


4.ctrl C (取全部字)
5.layer >new > layer> color none 即透明背景


6.ctrl V (貼上),熄background 旁眼仔,淨番layer1

  
7.Save as 1.PNG


如上,便可將毛筆字制作反白字透明底效果,方便 copy and paste 到作品中。

如果閣下寫得一手好字,那便更加可以試一吓。

七夕未到,先用城市星空作品,獻醜一吓:

《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大城石澗或城門水塘的風景照片,也正好配合王維兩首詩:
《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山中》王維
荊溪白石出,
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2015年,午飯在公園隨拍的小草。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希望大家 enjoy,分享佳作。

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炮台山/北角區 户外長長樓梯

炮台山/北角區 户外長長樓梯

機緣巧合,前幾年在北角區內走過幾條長長的樓梯,由下向上行,有些有點天梯的感覺,當然,樓梯不會多人行,尤其炎夏。

想拍吓街景人像,也不失是好選擇,model 見到,不肯行,就另計了。



A)香花徑,連接北角書局街(北角地鐵站)與天后廟道(經過天后廟道一號、二號花園),再經消防局,北角食水配水庫旁邊公厠有樓梯可上行至寶馬山道(賽西湖公園)。


 北角食水配水庫,是一小型足球場和籃球場。

沿天后廟道,可到百福道,下行回北角。
而百福道位置開揚。

百福道開揚位置可看到九龍東部和飛鵝山(但現被柏蔚山擋了)。

於百福道遠望九龍東部和飛鵝山(未有柏蔚山)


百福道的百福花園更亭可見到獅子山。

試過影完紅香爐峰日落,無等小巴,索性行香花徑 落北角站離開。


B)天后廟道,雲景道,經雲天徑,到慧翠道。



寶聯徑,左是培僑中學

C)天后廟道,到雲景道(雲景台),山上是消失的芽菜坑村。

(這條長長樓梯由雲景台旁上消失了的芽菜坑村)

D)中間有行車道(百福道)横跨,連接百福道與天后廟道(天后廟道休憩花園)。



 百福道 <->天后廟道 (上有行車道,下有行人路),行車的就是百福道



長廊,炮台山站


北角英皇道炮台山地鐵站旁,有一座依著擋土牆興建的「樓梯山」,是 "之" 字形的長樓梯,加上不同深淺綠色格子圖案的擋土牆,是區內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