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香港星空: 大熊座(北斗七星)和小熊座(小北斗)

香港星空: 大熊座(北斗七星)和小熊座(小北斗)

燦爛的星空,蘊藏了無數浪漫的故事。
這裡先簡略介紹大熊座 Ursa Major (Big Dipper)和小熊座 Ursa Minor (Small Dipper)。

自古以來,北極星因為移動幅度少,時間轉移它像不動,成為航海辨別北方的星宿。

所以如果向北極星方向拍攝,將多張照片疊合便會見圓拱型的星流跡。

(註: 恒星在天球不移動,我們看見星移動是因為地球自轉,四季星空不同也因為地球公轉的原因)

大熊座北斗七星,城市仍肉眼可見,小熊座在光害下肉眼大慨可辨認到北極星 Polaris,和 帝星 Kochab。

認識一吓,大熊座和小熊座,各星名。

大熊座 (Ursa Major) 北斗七星:
天樞 Dubhe αUMa
天旋 Merak βUMa
天璣 Phekda γUMa
天權 Megres δUMa
玉衡 Alioth εUMa
開陽 Mizar ζUMa
搖光 Alkaid ηUMa

小熊座 (Ursa Minor) 小北斗:
勾陳一,北極星 Polaris αUMi
帝星 Kochab βUMi
太子 Pherkad γUMi
勾陳二 Delta δUMi
勾陳三 Epsilon εUMi
勾陳四 Zeta ζUMi
勾陳增九 Eta ηUMi

2018/12/22 冬至日,元朗市北面 大熊座 (Ursa Major) 北斗七星, 小熊座 (Ursa Minor) 和 小熊座流星雨(Ursids,URS)流星 Meteor


2017/2/18 元朗丫髻山 星空, 流星 Meteor

2018/12/22 冬至日元朗市北面圓拱型星流跡

尋找北極星方法:

1)由仙后座找北極星
仙后座是個像英文字母「W」的星座,將「W」的兩斜邊伸延,直至交會在一點,然後再把交叉點往「W」中間的角伸延, 延長約五倍的位置便能找到北極星。

2)由大熊座找北極星
大熊座的七顆亮星的排位像是一個斗,也被俗稱為「北斗七星」。然後將斗最前兩顆星 (大熊α星「天樞」與β星「天旋」) 向前延伸約兩顆星的五倍距離,便能碰見北極星,也就是正北了。

圖片由 Stellarium (c) 擷取


四季(之三)的大小北斗七星(大熊座,小熊座)
北斗斗柄方向(上南下北左西右東)的變化是判斷季節的標誌之一。

古籍《鶡冠子》記載:「斗杓東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

香港因為緯度關係,除了秋季入黑後大熊座已沉入地平外,其餘三季皆可見到。


2019/1/25 元朗市北面 大熊座 (Ursa Major) 北斗七星, 小熊座 (Ursa Minor)

( 以上照片在元朗拍攝 )


作者: 常在元朗市拍攝星空。


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龍鼓灘上尋豬仔石,十字星石

龍鼓灘上尋豬仔石,十字星石

2019新年趁假期,用了一個上午短遊屯門區龍鼓灘附近的豬仔石,和十字星石。

交通是屯門西鐵站C出口乘K52轉駁龍鼓灘巴士到總站,再在龍鼓灘前行至劉氏宗祠旁鐵皮屋起步上山,沿路是沙石路,只有絲帶標記,穿着合適防跣的行山鞋重要。

龍鼓灘灘頭馬路上望,附近山頭怪石嶙峋,但此區我不熟悉,就跟著朋友短行一趟。

上山慢行漸見開揚,可遠眺龍鼓洲。

豬仔石是山上一巨石,有些朋友説它像貓咪,而所謂十字星石,就是從豬仔石爬下的山洞,上落需要小心行事。

回程在龍鼓灘馬路望上山可見修女看書石,據悉在龍鼓灘旁山上中華白海豚觀景台望過去會更神似。

豬仔石。

山上遠眺龍鼓洲。


山頂舊石才是豬仔石。

豬仔石下面是十字星石,要爬下。

山上,回望山腰。

山上,有條蛇...

龍鼓灘馬路邊看,修女看書石。


Map:


Ref: http://sansuiteam.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_29.html?m=0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18 大棠紅葉

2018 大棠紅葉 

大棠觀賞紅葉有多年了,今年只在冬至日來個短遊。

大棠紅葉觀賞季節 2018的特別交通安排:
https://www.facebook.com/TransportationSupervisionTeamHK/photos/a.428411320683692/951363475055138/?type=3

交通
紅色小巴:元朗千色廣場對面紅棉圍至大棠
參考:http://hkbus.wikia.com/wiki/%E5%85%83%E6%9C%97_(%E7%B4%85%E6%A3%89%E5%9C%8D)_%E7%B8%BD%E7%AB%99

九龍巴士68R線,是一條新界區特別巴士路線,由九巴營辦,
來往元朗(形點I)及大棠(大棠山道近保良局賽馬會大棠渡假村),只於元朗大棠舉行大型活動/大棠觀賞紅葉時提供服務。
參考:
http://www.kmb.hk/lib/68R.pdf


漁護署官方網站「紅葉情報」:
https://www.natureintouch.gov.hk/outdoor/activity/nit_2011/0/811

祝大家有個愉快聖誕新年假期。















2017 大棠楓香
https://matthew-chin.blogspot.com/2017/12/2017_24.html?=0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元朗黄屋村小山上景色

元朗黄屋村小山上景色

陰晴不定的天氣,今天決定來個短遊。
平時乘車都見元朗黄屋村小山上的一棵樹,心想探遊一吓山上的景色,原來不高的小山景色也頗開揚。可見元朗市,錦田一帶,和遠至深圳的景色。

留意:沿朗和路上山是墳場,小樹位置没有直接的山路。

黄屋村山上的小樹,山竹後也沒倒下,天天乘車看見,探它卻不易。



可能是陸(山)上最隱蔽又矮小的標高柱。


附近是南生圍,遠處是深圳景色。

這個方向看丫髻山,應該較少見。

這個方向看博愛醫院,應該較少見。

在芒草遠看,錦田雞公嶺。


南生圍景色。

元朗景色。

Map:

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颱風啟示錄 - 2018 强颱風「山竹」

颱風啟示錄 - 2018 强颱風「山竹」

颱風的基本認識,請看前篇:
http://matthew-chin.blogspot.com/2017/08/20178.html?m=0


2018/9/11 我開始留意超强颱風「山竹」的動向,它挾着 CAT5  級風力橫過菲律賓呂宋北部,於9/15 早上進入南海,登陸菲島後風眼卻一度消失,減弱以 CAT3 風力(強颱風)在一百公里外横過香港南面,於9/16 晚上在台山登陸。

2018/9/11 20:00 香港天文台預報登陸点:珠海市

請看看「山竹」的香港風球記錄
訊號 懸掛 結束 維持 Remark
T1 2018/9/14 22:20 2018/9/15 16:20  18小時 風在香港1110公里外便掛
T3 2018/9/15 16:20 2018/9/16 01:10  8小時50分  
T8 東北 2018/9/16 01:10 2018/9/16 07:40  6.5小時  
T9 2018/9/16 07:40 2018/9/16 09:40  2小時  
T10 2018/9/16 09:40 2018/9/16 19:40  10小時 1999年颱風「約克」香港懸掛十號風球11小時,「山竹」與2012年强颱風「韋森特」並列距離最遠懸掛的十號風球(「山竹」在香港天文台總部之西南偏南約100公里掠過)

T8 東南 2018/9/16 19:40 2018/9/17 05:20  9小時40分  
 

而這次可看到香港天文台非常罕見地曾將離岸風力一直上調,由最初八級上調至十二級,及警告風暴潮會影響低畦地區,令到大眾市民提高了警覺性,做法是令人讚賞的。

9/11 日上午,我只是根據當時中央气象台提供的颱風路線作預測,憑預計風力和距離估計有機會掛十號風球。我在Facebook出文叫小心這個颱風,說專家全都估計它有200kmh以上的風力。我也有勸告相熟行山群組取消所有周日(9/16)活動。當然,各方颱風路線預報持續在修正。

颱風過後 9/17 九巴停駛,大量樹木倒塌,交通混亂下全民趕上/下班,9/19 政府居然說估不到大量塌樹對交通之影響,政府今次災後應變處理自有公論,非本文所談,我的感覺是「強差人意」。

「山竹」帶出的反思
以下是災後拍到的一些破壞,可以感受到山竹的威力。

2018/9/17 上午, photo by Cammy Li,將軍澳拍攝
滿地倒樹去上班,需要先「爆林」的感覺前所未有,今次市民感受至深。

2018/9/17 中午
鰂魚涌基利路
街上倒樹已被鋸斷,見到短淺的根部。

2018/9/18 上午/中午
鰂魚涌嘉里中心旁,風後第二天,玻璃遍地,寫字樓被風吹下的整只窗在街上無暇清理。


 整個冷氣機亦扯了在地上。

2018/9/18 中午
北角英皇道625號近消防局,也是玻璃遍地和倒樹情況。

 整幅玻璃已是爆裂。

2018/9/19 上午
尖東中間道公園
颱風將大帳篷的鐵支架都吹歪,打爆了下面欄河的玻璃!

2018/9/23上午,元朗
樹上的蜘蛛網被風吹走,大樹被逼造了另類的「蜘蛛網」。


當然,山竹破壞力驚人,上述只是極少部分。據悉石澳藍橋於山竹襲港期間,整條石橋被風浪粉碎了。將軍澳海濱長廊損毀嚴重形同廢墟,堆積大量石塊,仍在清理之中。都是少數例子。

這是繼2017年超強颱風天鴿襲港澳,連續第二年香港/澳門需要懸掛的十號風球。山竹襲港期間香港天文台在大老山錄得最高陣風256公里/小時,而横瀾島亦綠得60分鐘最高平均持續風速達161公里/小時(大老山166公里/小時),山竹與2012年強颱風「韋森特」並列距離最遠懸掛的十號風球。

大自然從不理會,也不需要人類,但人類卻需要它。地球氣温提升,海洋變暖,令極端天氣變密,帶來更多災難的風險,人類要避過災禍,就得加深認識大自然,抛開自以為是和自家只掃門前雪的心境,才能夠和大自然共融。

A conservation film 「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但人類需要大自然」短片:
https://youtu.be/pNG28fORmhE

香港天文台天氣隨筆>破記錄的山竹
https://www.hko.gov.hk/tc/%E5%A4%A9%E6%B0%A3%E9%9A%A8%E7%AD%86/101825/%E7%A0%B4%E7%B4%80%E9%8C%84%E7%9A%84%E3%80%8C%E5%B1%B1%E7%AB%B9%E3%80%8D

自一九四六年起引致天文台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的颱風
https://www.hko.gov.hk/tc/informtc/historical_tc/metinfo_wind.htm

明報:
https://m.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80917/s00001/1537122384182

颱風帶來了破壞,也帶來了教育和學習的機會。原來大都市,災後一樣可以無水無電無電梯,人來人往的道路可以一夜被樹木掩蓋,上班變成蠻荒歷險記,讓大家再次體會幸福不是必然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