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攝影,哲學家養成記!

 攝影,哲學家養成記!


上天總喜歡考驗人的,認識頗多拍攝的朋友,都常慨嘆天氣不配合自己的計劃。


衪(天)喜歡表演,便會表演,(但不會定時),

而你想表演,還得看看衪。


天會不定時表演:



我常鼓勵新手,要去「求」,但不「強求」,或可視為要修煉的一種「修為」。


天氣為氣象學(艱深)課題,預報即是要現在提供未發生的資訊,這會是容易的事嗎?看看香港天文台多被投訴「不準」已可知道,預報是多困難的事。

例子 :  暴雨預報真係那麼易嗎?或者,其實有幾難?

暴雨預報公開的秘密:

https://www.weather.org.hk/blog/?p=4026

不準歸不準,你仍得靠天文台,不要踏出家門,先看看此兩連結的畫面:


1) HKO - Weather satellite imagery 香港天文台氣象衛星圖像:

https://www.hko.gov.hk/tc/wxinfo/intersat/satellite/sate.htm


2) HKO - Overview of the latest all sky images 香港天文台全天影像一覽:

https://www.hko.gov.hk/tc/gts/astronomy/site_all.htm


很多朋友投訴「天氣不似預期亅,但為何你預期天氣需要配合你呢?你試過翻書找出定律,去凌駕天氣嗎?這其實可以嗎?

事實是天從不會理會而配合你。


風要吹那裡便那裡,雨要下這裡便這裡。


那麼,你想過是否人應該反轉而去將計劃配合衪呢?


為何雨天你仍在期望晴天的糾結?雨景便沒有拍攝的浪漫?或者你不先休息再作準備呢?許多朋友一天不拍照會若有所失,我會告訴他們去看,而不拍攝。


黄/紅雨有時也可能有驚喜的,黑雨留在家吧:


大景不定期出現,有時還得你先學習分析出現的時機,這或又回到氣象的學習。

參考:

大景在那裡 ? https://gsmboy.pixnet.net/blog/post/29352193

大景在那裡 (II) https://gsmboy.pixnet.net/blog/post/29352199

那些大師不會教你的事-熱帶雲團的秘密 https://gsmboy.pixnet.net/blog/post/29352403

本地攝影師 Carlo Yuen 分享 - 「燒天」「大景」兩三事(三) - 大景來臨的先兆:

https://www.dcfever.com/column/read.php?id=5449

KMA 500hPa氣壓  (副高為5880線,每線+60, e.g. 5820+60=5880):

https://www.weather.go.kr/eng/weather/images/analysischart.jsp?type=M&prevType=M&data=up50


讀蘇軾兩詩:

《記承天寺夜遊》

何夜無月。。。

《西江月 》却道:

月明多被雲妨。。。


即是兩者在不同日期,皆為常見之事。


我又試過拍星全天雲封,少於一小時開了一半天空。。。雲又怎知道我要拍星 ?

圖一:05:28 滿天仍是雲


圖二:05:34 只是六分鐘之後, 雲正由右至左(西向東)散去



減少出錯,香港朋友説的「白果」,你就得先學習各種相關題材的知識,可以由天文至地理,利用電腦作資料搜集和分析,相對而言,相機鏡頭,已是非常次要。

天天不停拍,直至成功,或可稱為 Brute-force approach,明顯,是 costy 的昂貴方法(起碼你要時間),讀資料分析, 你會發現,機會遜於 mini-support (一個 threshold 臨界值,怎知甚麼是合適臨界值?機會的判定因情境而異吧),你可大刀濶斧, tree pruning 可以省減大量的時間(揭後語是,重點出擊)。

失敗的慨嘆很多,當中將失敗轉為成功的經驗並非易事。然而,不止天氣,失敗的過程亦相當依據有沒有一個思考周詳的計劃。如果有,就交付天氣是否賞面給你一個機會。


漸漸,年紀加上經驗,一點點看似哲學的道理,會「被迫」慢慢養成。


p.s. 我的日行跡/月行跡,是整年/整月的project, 事前/中,要小小計劃/實踐,事後或許能作回顧。

連結:

http://matthew-chin.blogspot.com/2021/06/2021-lunar-analemma-in-yuen-long-hong.html?m=0

後記:

以前工作的地方,經歷也不少。

你花了時間心思,最希望老細賞識,在大公司有很多外國高層,他們看的好全面,不論你有多勤力,只要結果不是預期的全部,或者,你在整個 planning 只要有某種粗疏,而導致任何稍為重要的阻滯,你可能會獲得這個評語: 上面要求「要做到嘢,並不是做到啲嘢」這夠深刻了。

由此,我常記著,所謂以結果為本,要減少出問題,不是你有多勤力,係你能否全面地發現任何可能的問題,並且能用任何方式去解決。但,出現的問題,甚至係別人問題而不是你的問題。即係,要解決人(的問題)!

引伸到攝影,或是種 miniature 環境,我想成功(減少白果),就得考慮一切可能的 failure 而預先去想解決的辦法,勤力,已是 pre requisite. 究竟你有多少時間,曾有幾多相似經驗,去解決無限,甚至複雜的問題? 前人告訴你秘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尤其多了,最困難的天氣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